350VIP浦京集团概况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学院始建于1958年,依托原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和农业环境保护专业,1997年正式更名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土壤学专业硕士点,2003年批准建立植物营养学硕士点,2005年批准建立土壤学博士点,2017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被批准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2021年获批进入国家“双一流”本科建设序列。2024年正式成立350VIP浦京集团,设立土壤科学系、植物营养系、环境科学系。

图片来源:1962年首届土壤农化专业毕业生留影



重大事件——艰苦岁月(1958-1999)

第二次土壤普查

乌力更教授,担任内蒙古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中任技术顾问组副组长,对内蒙古土壤分类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揭示全新世以来生物气候条件的历史变化,提出内蒙古阴山山地黑垆土、灰化褐土、草原化荒漠淡棕钙土的分布。

吨粮田丰产技术研究

1980年以来,以高炳德先生为带头人的研究一直致力于植物营养与平衡施肥,农作物高产优质施肥的研究,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召开四届五次会议,明确提出将“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列为近期三项奋斗目标之一。1988年,内蒙古组织高校、科研和生产单位等有关部门确定了“吨粮田基础理论与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高炳德先生非常荣幸地担当了项目主持人。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吨粮田理论和实践成果,取得了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大面积实现春小麦套种春玉米吨粮田的试验,为我国长城以北,北纬40-44度,无霜期130天左右地区优质高效吨粮田建设了理论和技术支持,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多家媒体誉为“北纬40度线上的奇迹”。为自治区种植业科技进步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多家媒体誉为“北纬40度线上的奇迹”

承办了中国土壤肥料工作会议

1994年6月3日~4日,内蒙古土壤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内蒙古土壤肥料研究会在呼和浩特内蒙农牧学院召开。全区25个单位48位代表出席会议。以“发展自治区两高一优和持续农业”为主题举行学术报告会,共收到论文50篇,19位代表大会报告,李绍良理事长致开幕词,内蒙科协段学愚副部长,内蒙土肥站韩友昌站长致词。高炳德秘书长代表四届理事会作了“团结全区土壤肥料工作者,为发展我区两高一优农业做贡献”的工作报告。大会投票选举了第五届理事会39名理事和12名常务理事。常务理事会一致推选李绍良教授为理事长,戴庆林、刘国忠、高炳德为副理事长;高炳德兼秘书长主持常务工作。王春枝、郑海春为副秘书长。


重大事件——飞速发展(1999-2016)

李跃进教授利用自主研发的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实现了大面积改良盐碱地的工程化应用,并解决了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问题。不仅使河套土壤盐碱化特征指标普遍降低,更辐射北方10余省,增加产值数千万元。该技术获得201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

开创了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

开启了森林生态的研究——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赛罕乌拉和根河)


重大事件——未来可期(2016— )

创立了基于优化光谱指数的马铃薯/玉米氮肥优化施用技术

李斐教授团队通过耦合氮平衡和遥感监测技术,以氮肥总量控制和阶段性调控为施肥指导思想,融合了氮平衡原理、作物氮素养分吸收规律和遥感实时监测技术,提出了基于优化光谱指数的马铃薯/玉米氮肥推荐算法,实现了玉米和马铃薯生长季氮肥的精准调控,为马铃薯和玉米氮肥精准管理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该技术能够在降低农民传统氮肥用量20%-50%的基础上保证、甚至小幅增加(5%-15%)马铃薯和玉米产量,已经辐射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推广10万余亩。

实践中得真知

包翔教授连续多年带学生外出实习,实习内容不仅包括土壤学等学科的各种野外知识,还需要跋山涉水,去到草地和森林深处进行观察研究,辛苦万分。包翔教授一直冲在前头,开辟道路,通过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踏实肯干,不畏艰辛的正能量。

力推科技下乡,多渠道助力边疆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内蒙古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农业人口分散,科技推广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李斐教授参与的玉米科技小院2019年分别入驻杭锦后旗蒙海镇和五原县新公中镇,建立青贮玉米示范,推广品种,增产节氮,培训农民1500余人。李斐等多位教授均被选为“三区”科技人才。

携手内蒙本地相关产业,集成资源优势打造产学研一体化

内蒙古本地相关产业亟需技术支持,同时农资环学科的研究成果也需要落地转化。本学科在2017年与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优势互补,本学科利用瑞田公司的青贮玉米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2018年共同研发的水肥一体化优化模式示范了1万亩,每亩化肥投入降低42元,亩产增加0.7吨,增收500余万元。2018年内蒙古沃佳特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本学科开展谷子专用肥的研发及效果评价。索全义教授团队成功研制了谷子专用肥,建成了年产2万吨的生产线,举办多次技术培训会,达到了产学研的有效融合。

发挥地缘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内蒙古是“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学科发挥地缘优势,积极与周边国家相关院校进行教学与科研的合作与交流,近五年培养从蒙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的来华留学生7名,埃及博士后1名。包翔副教授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的“2019 年中国-蒙古国标准化合作研修班”的主任翻译。该研修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是我国实施东北亚“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此期间包翔副教授通过翻译工作从人土风情到民族文化、从企业规划到新农村建设、从工业生产规范到农产品标准等方面向蒙古国学员全方位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实际行动支持了“一带一路”倡议。

社会服务——蒙中药仿野生种植示范及引种、驯化

2016年开始,与保护区合作建设60亩百草园,进行蒙中药仿野生种植示范及引种、驯化等。目前已经取得黄芪、黄芩、芍药的仿野生种植成果,驯化蓝盆花、库页悬钩子等十余种道地野生药材。

社会服务——樟子松、云杉苗的菌根菌接种种植示范

2016年开始,生态站开展示范性苗圃建设,共计40亩。进行子松、云杉苗的菌根菌接种种植示范,引种暴马丁香、榆叶梅、侧柏等种进行规范化种植。

扎根基层“为祖国守边”

2016-2020年间,学科毕业的研究生在基层单位或组织就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比37.0%,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条件艰苦地区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67.1%。在校生长驻“科技小院”进行科技服务累计达150人次。有20多人次参加“百名博士兴安行”活动。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极大地促进了艰苦边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传承与发扬了内蒙古农资环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350VIP浦京集团(CHINA)官方网站-Officials Platform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鄂尔多斯东街29号350VIP浦京集团

邮编:010011